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记春天一堂生动的户外课

( 阳光 2018年7月)

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形式,教师通常是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使用讲义、课本向学生灌输知识。然而教无定式,有的放矢地开辟第二课堂,通过户外课也可以达到课堂教学的延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晴老师上学期就率先带领自己班的学生做了一次上户外课的尝试,当然,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

图1 樱花树下意气风发的同学们

图1 樱花树下意气风发的同学们

图2 同学们在樱花下认真阅读《春》

图2 同学们在樱花下认真阅读《春》

所谓“天时”,是对时节、天气的要求。本次户外课张老师选在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教学目的是赏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春》。位于Hammarby sjöstad的Luma公园阳光灿烂、樱花满坡,是春游赏花的好时节。5月5日这一天,正值樱花努放、天气晴朗,老师与学生们按照计划成功外出。同学们在樱花树下,一起诵读赏析《春》。朱自清先生在文中分别对春草、春树、春风、春雨进行了描写。同学们在草地上席地而坐,一阵风吹过,“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境不用想象,自然涌向心头。特别是讲到“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同学们一抬头,幽香艳丽花团锦簇的樱花在风中摇曳,“花枝招展”一词不用诠释,自然铭记于心。真听、真读、真感受的户外课,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观察力,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在融会贯通中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和鉴赏方法。

图3 小山坡上学习《武松打虎》

图3 小山坡上学习《武松打虎》

图4 同学们表演“三碗不过冈”

图4 同学们表演“三碗不过冈”

图5 “老虎”与“武松”搏斗

图5 “老虎”与“武松”搏斗

户外课不仅因时选题,还要因地选文。外出上课,恰巧是同学们学习《武松打虎》这一课,而Luma公园的小山坡为大家提供了类似于景阳冈一样的故事发生地点,这是“地利”。我们学习完《春》,移步小山岗,继续学习《武松打虎》特别是学习教学重点目标动词的运用。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学们根据剧本排练并表演了经典故事桥段。不管是端着小白板上写着的“三碗不过冈”的店小二还是扮演老虎的同学在大树下的扑抓动作或是扮演武松的同学表现的威猛勇敢,都给这堂中文课带来了活波的氛围。比起室内表演,此次设计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小说戏剧的冲突。

图6 Hammarby Sjöstad留念

图6 Hammarby Sjöstad留念

图7 学习持续发展生态城

图7 学习持续发展生态城

“人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信赖和和睦融洽的关系。本次户外课是在学期开始张老师与学生们商议讨论通过的结果。户外课的成功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由于班级孩子年龄在17岁左右,具备独立外出的能力,全班在学校集合完毕,排队乘坐公共交通前往目的地。同时“人和”还体现在教师如何设计学生们感兴趣的课堂内容。如果户外课单单是带领学生赏花玩草、打打闹闹,学生开心愉快,但实质上并无学到知识,这样的户外课是华而不实的。因此,在第三节课尾,全班师生还换到了海上圆形小广场来作为课堂。

Hammarby sjöstad生态城是瑞典城市可持续发展样板项目,备受国际社会瞩目,2010任职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对Hammarby sjöstad生态城进行了访问。身处宜居生态城上课,教师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传递给学生们。因此,张老师特别补充了这一户外课堂所在地的背景知识。这样同学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扩大了关于生态平衡和城市环保的词汇。

综上,一堂有趣、紧张、充实的户外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寓教于乐,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图8 学生习作
图8 学生习作
        学期末,张老师出的考试作文题为《瑞典的夏天》或《记一次XX的户外课》,通过作文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此次户外课的知识,同时又是教师对学生吸收知识的一次检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期待瑞青更多的优秀老师给学生们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