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培训中,瑞青人与来自十个国家,三十三名从事海外中文教育的教师同行一起对“文化教学法”、“网络资源与文化教学”,“书面表达的教授”等重要课题进行了交流学习。
“文化教学”一直是海外中文教育中一个公认的难点。”叫什么?” “怎么教 ?” 以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如何分配与取舍?” 这些都已经成为困扰海外中文老师的重大问题。在这次培训中,法国教育部巴黎学区汉语教学督学尹文英老师向参训老师解答了这些难题。首先,文化与语言水乳交融。文化是语言的来源,文化交流更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作为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肯定和正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讲文化内容作为主干,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其次,海外中文教学往往受限于课时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动机。所以,选择重要而有趣的文化主题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文老师,我们要将中国文化系统化、宏观化的传播给海外学习者,避免琐碎的具象教学,和无效的重复教学。再来,尹文英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套法国教育部重点推广的“从上而下”的文化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了学生话语权的获取,教师对文化现象的概括能力,跨文化比较以及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最后,作为中华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授者,我们必须要尊重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保持教师在文化教学的中性立场,提高教师个人的文化和修养,避免文化矛盾与冲突。
同样是针对“文化教学”这一课题,法国教育部北部地区汉语教学督学Olivier Salvan老师从“网络资源的利用”这一角度出发,强调了现代科技对中文教学的巨大作用,为参训老师提供了一个文化教学的新兴视野。在Olivier老师主持下,参训老师们积极参与了小组讨论,并无私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教学工具,真正地做到了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童趣盎然的画展为2015年春季学期画上了句号
6月13日,瑞青学校举行了2015年春季学期结业式。会后,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本校的学生画展。这次展出的全部作品都是瑞青学校美术班同学在本学期的习作,共有40多幅。
本学期美术班的同学,最小的七岁,最大的12岁。孩子们在黃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他们的童话世界和生活中的趣事。
“美 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同时对孩子的智慧开发,甚至对良好性格的培养也起着积极的作用”,黃老师对前来参观的学生家长如是说。黄老师很喜爱她班 里的孩子,夸奖他们聪明好学,有灵气,有创造力。这次展出的许多作品都是同学们根据听来的故事或身边发生的趣事绘岀的原创作品,不仅意境美,而且不失稚气 和充满乐趣。参观者无不对这些“童画”啧啧称赞。
绿树阴浓夏日长,漫山铃兰处处香。我们终于盼来了令人惬意的北欧夏季。当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时,校长王梅霜女士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她衷心祝愿瑞青学校的全体同仁和同学们、家长们有一个非常愉快的暑假。
校学生参加北京“金水桥之恋”海外华裔青少年
朱婕报道
由北京市侨联举办的《金水桥之恋——华裔青少年书画大赛》于2013年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开幕,此次大赛共收到来自韩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瑞 典、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24个海外中文学校选送的书画作品663幅,参赛作品数量居历届大赛之冠,而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仅有四岁。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 协会的部分书画家担任了本次赛事的评委,经他们的认真评定,此次大赛共评选出金奖15个、银奖50个、铜奖90个,优秀奖12个,所有获奖作品在北京展出 了一周,前去参观展览的人数众多。 促进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们更了解更认同中国文化是瑞青中文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工作内容,我校在此次大赛的筹备工作中积极响应认真准 备,一早就启动了作品征集工作,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在美术老师汤建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送去北京的奖品在比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作为北京市侨联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助推华文教育事业的品牌活动,“金水桥之恋——华裔青少年书画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受到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和华 裔青少年的大力支持。大赛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构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心目中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跃然纸上。无论生 长在哪里,他们身体里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这一份剪不断的“中国情”,让他们手中的笔生出了“中华魂”,在他们的“中国梦”中涤荡开来。愿我们的孩子 们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热情传播者,成为加强中瑞两国友好联系的最坚实的纽带!
2012中秋时节话中秋
陈芃芃
中秋节刚刚过去,瑞青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相约在这周六,大家聚在一起大话中秋。最后一节课时到来,就看有的拿出了月饼,点心、葡萄,糖果,还有的家长亲手烘烤了蛋糕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番节日的气氛好不热闹。老师讲解了中秋的来历、月饼的意义和各个地方过中秋的习俗。其目的是为了让这些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孩子们,通过阐述祖国这个悠久的传统节日,而更多的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
有的班级观看了动画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这一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也是慢慢发展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还有的班级通过讲述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使远古的神话故事,温暖依稀记忆依旧。同学们还一一描述着上周末在自己家中如何度过的中秋情景; 都有吃月饼,有的看国内的电视晚会,还有的去看电影,看音乐展览,听中文歌曲、越剧、跳舞等等,丰富的内容和详细的描述,使在座的大家如同亲临现场。
还有的班从介绍月饼的制作方法,一直讲到传说中月宫里住着美丽的嫦娥姐姐,和她的身边有一只可爱的玉兔,那只玉兔时刻陪伴在嫦娥的周围,陪伴着嫦娥每一个寂寞的夜晚时,大家就一起唱起了小兔子乖乖,活跃的班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得到了学习,中秋的话题越讲越多,中秋的故事那样的恬静而又那样的朦胧。
秋水之上,月亮之外,太多的过去,太多的牵挂,思念之情难免让我们加深了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
中秋佳节在瑞青
瑞青中文学校2012年春季学期首次教师培训 —-芬兰之旅
瑞青中文学校开学简报
张雁丽 杨青 瑞青中文学校2012年1月28号又开学了!
开学之前,校委准备工作超前,效果显著。一月十三日校委成员召开工作会议。会上,王校长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了校委会委员的各自职责。并对教师手册的每一项职责条例重新讨论并做修改,强调严格老师考勤制度,制定全勤奖方案,调整了上课时间。确定春季开学缺席老师的代课工作,使每个教室都有老师,每位学生都有课上(开学之日,正逢春节,不少老师回国探亲)。校委会为顺利开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带着春节留给我们的喜悦,也带着龙年的喜气,学校开学了。这一天一大早青田同乡会代表校董事长叶佩群先生就来到了校门,给老师发放了红包。校长给大家做了简单的工作安排后,9:30全体瑞青老师身着校服,佩戴校徽,精神饱满的在教室迎接各位学生的到来。开学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
我校在各位董事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在家长们的支持下,4年后已初具规模。从一年级起到高班,都使用国内北师大教材。4到5岁就入学经过学前班训练的小朋友,到7,8岁基本可以和国内同龄人接轨。由于我校杨青老师的加入,让我们再一次对教材进行改革。更活泼更适宜的人教版教材将逐渐取代全部的北师大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我们采取双语教学,教授日常用语和中国文化。受到学生的好评。今年的新生报名继续踊跃,新生的加入将给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更多的欢乐,欢迎你们!
学校在开设中文课的同时还继续开设:少儿芭蕾班、中华武术课、围棋象棋班和绘画班,使学生在培养自己特长的同时能更了解中国文化。
伴随着兔年胜利的欢笑,我们昂首阔步踏进了充满活力的龙年。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让我们团结一致、鼓足干劲、以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祝愿瑞青中文学校在新学年有更大的发展!
|
2012-02-07 |
兰立俊大使颁发“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牌匾
转载瑞典华人总会网 程鑫报道
2011年12月16日,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兰立俊大使、董碧幽政务参赞、杨刚领事、教育处张宏二秘、侨界代表和瑞典各中文学校校长和校董出席了本次授牌仪式,共同见证瑞典瑞青中文学校和瑞京中文学校荣获中国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兰立俊大使在授牌仪式上回顾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发展华文教育,尤其是让华裔青少年学习民族语言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对于加强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增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他说,“海外华文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瑞典现有的瑞青、瑞京、新星、思源四所中文学校,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我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开启和推进华文教育在瑞典深入持久发展,使这项留根工程,最终成为建设中国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留心工程。”
多年耕耘在瑞典中文教育领域的瑞青中文学校和瑞京中文学校,在教学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培养、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成就突出,学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在校学习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得到当地华侨华人的认可和赞誉,成为瑞典华文教育领域的典范。“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这项殊荣,“不仅仅是它们的荣誉,也是对所有华文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艰辛付出的回顾、总结和肯定!”这其中也包括了侨界的努力和对华文教育的大力支持!
在授牌仪式上,兰立俊大使也向所有在瑞典从事华文教育的教师们表示感谢,同时向奋斗在教育战线30余年,并荣获今年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的杨丽然老师和邵霞萍老师表示祝贺和深深的谢意!
2011年秋季学生汇报演出总结
![]()
赵想慈 苏彦好 彭梅 朱婕 王钰清 2011年秋季对我们瑞青中文学校来说是一个成果累累的学期,我们学校现在已成为斯德哥尔摩一所最大的周末中文学校,源源不断的(学)生源给这所学校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气象。这一年,我们学校还被国侨办评为*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激励着瑞青的全体教师更加努力,为华文在海外的转播作出自己的贡献。 12月10日,是学校秋季结束的最后一天,根据学校的安排,这一天举行学生汇报演出。今年,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太多,必须分成四组在两个场地同时和分别进行。从结果来看,效果不错,时间紧凑,不拖拉,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认可和好评。 下面是各组的小结: 亲子班组 2011年12月10日,我们先迎来了本学期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学校到处都充斥着欢声与笑语,当然还有浓浓的不舍。今天是孩子们登台表演的时刻,他们要把他们精心准备的表演节目奉献给他们敬爱的老师与家长们,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老师们在幕后默默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个表演的节目是《去上学》,这是一个普及率极高的儿歌,当儿歌响起的时候立即引起全场共鸣。儿歌《中国》,《小老鼠》和童谣《拍手歌》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节目《我们都爱学中文》,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富有深意。 除了歌曲表演,接下来是舞蹈表演。孩子们表演的是芭蕾,看着孩子们像一只只小天鹅一样的翩翩起舞,全场响起掌声,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大班同学的葫芦丝演奏和老师们的舞蹈表演也令现场增色不少。 时间渐渐接近了尾声,大家纷纷起身聚在一起开始了大合唱《幸福的拍手歌》,在我们汪老师优美的钢琴声中,全场一起合唱,将亲子班汇报表演推向高潮。 小班组小结 10点40分,中班的汇报演出正式拉开序幕,中班的孩子比小的多了几分自律,比大的少了几分羞涩,恰到好处的表演让人流连忘返。 上学喽!高老师班《上学歌》开场,小演员们个个趾高气扬的歌声仿佛把我们拉到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谈笑走向校园的情景,多么令人向往的上学路。接下来的短剧表演《七色花》,激起每个观众心中的童话梦想,特别是主角珍妮的善良更是让人感动不已。孩子们都有学习数数的经历,孙老师班带来的《数鸭子》,愉快的歌声让我们看到田园的美妙生活。“当我头发飘动的时候,我知道风的存在,…”,姜老师班优美的诗歌朗诵和即兴做的诗歌都让人如此沉醉其中。接下来的歌曲《童话》,不得不让我们对小演员们另眼相看,专业的钢琴伴奏,歌唱者的收放自如,都让人记忆犹新。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我们班的四个小美女们带来的《新年好》,让我们提前感受到新年的喜庆和欢乐,瞧!中间还有个圣诞老人也来道新年呢。接下来的刘老师班的短剧《妈妈的爱》,让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了伟大妈妈,也想起了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五彩缤纷的圣诞节,你准备好了吗?朱老师班的《圣诞歌》让人个场下的观众都不由自主的一起跟着节奏舞动,为盛大的节日的到来做好十分的准备。 大班组小结 高年级学生的节目一向最令人期待,这次的圣诞汇报演出更是精彩纷呈,无论是节目内容的深度和意义,还是节目形式的多样化,都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大班老师和学生们对演出的重视和一番心意,参加演出的人数更是达到了历届汇报演出中的最高水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刘若一老师指导的诗朗诵让我们一开场就感受到了高年级学生们的水平,而朱婕老师班级的学生们改编自课文的短剧《语言的魅力》则通过肢体表演和场外配音的完美结合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观众们在徐东娇老师 班的诗朗诵《小小的书橱》和余莉老师班的配乐诗朗诵中徜徉,在闵洁老师班的音乐剧《灰姑娘》中畅怀,在邱蓓老师班《站起来》的歌声中振奋,更在收获学生们送出的纸飞机的同时收获他们的一份祝福。学校的老师代表王钰清老师等还给大家带来了极富民族特色的精彩舞蹈,祝愿大家圣诞快乐,明年2012年我们再见! |
瑞青教师力助瑞典队勇夺世界中学生“汉语桥”
若冰报道
瑞青中文学校教师为推动瑞典中小学汉语教学又立下汗马功劳。第三届世界中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于10月中旬在重庆拉开战幕,本次比赛可以说是高手云集,但瑞典队仍然能够脱颖而出,勇夺世界第二名。(居于新加坡队之后。)这是迄今为止瑞典队在“汉语桥”中文比赛中得到的最好成绩。骄人的成绩不仅在瑞典中小学汉语教育界传为佳话,同时也在这次比赛中担任领队的瑞青中文学校中传开并广为分享, 这无疑是瑞青教师平时默默耕耘后的一份甜美与收获,瑞青教师又为推动瑞典中小学汉语教学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上周末,从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世界中学生“汉语桥”载誉归来的一群瑞典姑娘们带着满心的喜悦齐聚瑞青学校,感谢老师们在过去两年多来的辛勤培育和赛前的悉心指导。 根据国家汉办统计,全球共有3000万人学习汉语,其中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学汉语人数较多,历史较长,中国与西北部邻接小国及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开始汉语教学历史比较短。由国家汉办于2007年4月9日创办的孔子学堂是目前海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目前已经遍及全球,近282所,其中,瑞典的孔子学院与斯大合作,专开成人班,但目前还没有对瑞典的中学生开班。而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显示,瑞典已有约40多家中小学开设了汉语选修课程。那么教师资源从何而来? 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瑞青中文学校的王梅霜校长,也是本次带领瑞典队获得殊荣的领队老师。 王梅霜校长向我们介绍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多年来只有极个别中学设有汉语选修课,近三年才陆陆续续有几十所中小学试开汉语课, 2008年的奥运会后本地掀起了“汉语热"。教师资源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从中国进修回来的瑞典老师、在瑞典大学学习过的瑞典老师、能用瑞典语传授汉语的中国老师等等。由瑞典青田同乡会创办的瑞青中文学校是一只新生力量,在短短的3年内,培养了近30多名汉语教学老师,特别是2008年奥运后在斯德哥尔摩的十所中小学中,瑞青教师帮助主流学校从无到有开设了汉语选修课程。2009年汉办开始在瑞典举办瑞典中学生汉语桥选拔赛,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汉语教学的发展。而瑞青老师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向汉语桥比赛推荐选手并对其进行训练和培养,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辛勤的工作必然带来硕果累累,本次比赛取得的成绩除了得益于指导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更离不开在比赛的3个星期中的强化训练,每个学生积极融入其中出谋划智,并 投入赛前整个夏天和秋季的大量练习和训练。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在团队出征之前,中国驻瑞典使馆教育处参赞和工作人员,北欧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及老师都为瑞典学生首场比赛的“风采亮相”做了精心设计和专门的指导。 此外,王梅霜校长的学生在今年4月的瑞典汉语桥选拔赛中五名学生取得了六个名额中的五个第一名。今年三位代表瑞典中学生参赛的学生均是来自一流的Viktor Rydberg-Odenplan高中,都是高三理科学生。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九月一日起得益于瑞青老师引进的汉字王国教学法,并在去年获得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全额奖学金的瑞典高中生已有八名开始了在北京、上海各大学的汉语深造学习生活。 附比赛战况缩影: 自10月16日开幕以来,第三届“汉语桥“共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40个赛区的120名选手参加比赛,赛程设置了“五洲风采”、“同台竞技”、“学在重庆”、“超市购物”四个环节。 瑞典队在第一环节“五洲风采”比赛中便旗开得胜,短短2分半的表演,三位选手麦琳达、韩一雅、郭安娜用一首动听的中文歌曲吸引了专家评委及赛场观众的眼球,获得了92分的最佳成绩。 第二环节比赛“同台竞技”在重庆巴蜀中学大礼堂举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角逐,40个队都完成了由抽签得来的三个不同任务,瑞典队战胜其他三个同组队,以扎实的汉字基本功又得92.6分,居小组第一位。 第三环节“学在重庆”比赛比较特殊,三个队员必须随机加入其他队,然后可以将团体分的三分之一带回到自己的原始队去。韩一雅在虎队表演的小话剧组以《考考你的汉语水平》节目夺得团体97分;郭安娜在龙队的小话剧组以《花木兰》节目夺得团体96分;而在鸡队的小话剧《书中有财富》里,麦琳达与新组队员一起夺得团体96.4分。在这样一个明显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中,瑞典队员努力向中国学校的老师拜师学艺,和其他参赛队员们一起认真苦练中国古典表演艺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第四环节“快乐购物”是命运攸关的决赛环节,40个队按照笔画顺序五个队一组进行主题为”快乐购物”,实地作战,比出10强!对于生活在地球最北端的瑞典队来说,北欧的食品文化和生活习惯与中国的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一轮比赛爆出很多冷门,越南队没有带出全部正确的物品,新加坡有1件错误。日本一队、美国二队失误也很多。瑞典队正确率为100%。这下彻底扭转了靠美丽和歌声得分的错误印象,理科专业选手的认读、强记汉字的能力也照样得到高分! 瑞典队学生的表现,博得主办单位、多国领队和选手的一致称赞。告别时刻重庆电视台主持人采访了瑞典选手韩一娅和她的中国家庭的妈妈和妹妹,特别报道了她来到重庆后的日记内容,她们的真挚感情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韩一雅一曲深情的《烛光里的妈妈》让现场不少观众掉下眼泪。 本次比赛三名瑞典女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很短,但她们适应性强,拼搏进取心强, 活用汉语的能力在实战比赛中出人意表,麦琳达同学同时获得个人第三名。 |
瑞青教师力助瑞典队勇夺世界中学生“汉语桥” 大赛亚军 | |
---|---|
瑞青教师力助瑞典队勇夺世界中学生“汉语桥” 大赛亚军报道 若冰报道
|